2025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全面消除麻风危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2025年1月26日是第72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8届“中国麻风节”,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是:“全面消除麻风危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健康科普
一、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法定的丙类传染病之一,麻风病主要侵犯人体的皮肤和外周神经。如不早发现、早治疗,可造成眼、手、足的畸残。麻风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麻风属于皮肤科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皮肤病。
二、麻风病是如何传染的?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其通过皮肤密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有正常抵抗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发病率也很低。
三、麻风病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又到一年一度的寒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主要是皮肤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斑片,伴有感觉减退或丧失。病情逐渐发展后可以出现兔眼、歪嘴、爪形手、垂足、足底溃疡等畸残。假了,近期出门人数增多,为提高您和孩子的外出健康意识,小编整理了一些健康小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麻风病的可疑症状有哪些?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大多是不知不觉的。其可疑症状有以下表现:
1)不痛不痒的慢性皮疹,久治不愈;
2)面部或耳垂出现肿胀或结节肿块;
3)酒醉面容,眉毛稀疏脱落;
4)四肢局部皮肤感觉麻木或麻刺感或皮肤无汗;
5)四肢、躯干出现中央有“免疫区”(正常皮肤)的环状皮疹;
6)外周神经粗大、疼痛或触痛;
7)手或足发生无痛性伤口、溃疡或容易烧/灼伤;
8)闭眼不拢、口角歪斜、手掌指肌肉萎缩或出现爪型手、垂足等可见的畸形。
五、麻风病如何治疗?
目前,麻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福平(RFP)、氨苯砜(DDS)、氯法齐明(B663)等药物进行联合化疗。门诊治疗半年或一年即可完成疗程,效果良好。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避免各种麻风病残疾的发生。
六、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是每年1954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每年的这一天,许多国家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动员社会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营造社会支持环境。2025年1月26日是第72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8届“中国麻风节”。今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全面消除麻风危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哪一天?
七、麻风的危害有哪些?
麻风病致畸造成患者部分劳动力丧失,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麻风病的流行增加了社会负担及对卫生资源的消耗。社会对麻风病的不了解,歧视麻风病患者及其治愈者,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八、如何预防麻风病?
提高认识:虽然麻风病在我国已经较为少见,但仍需提高警惕,特别是高发地区的人群。
加强个人卫生:注意勤洗手、洗脸、漱口,尽量避免直接或间接接触麻风病患者的皮损和飞沫。同时,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锻炼,以增强个人抵抗力。
早期发现与治疗:一旦发现麻风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传染和致残风险。
切断传播途径:对确诊的麻风病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以消除传染性。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和了解,消除歧视和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