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人民医院开展首例三维电生理房颤射频消融术
近日,谷城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三维电生理房颤射频消融术。
患者黄先生(化名),6年来饱受房颤困扰,反复有心悸、胸闷等不适,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近期心慌、胸闷加重,遂入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
心内科业务主任、副主任医师熊俊带领团队给患者全面评估病情,并结合最新房颤诊治指南,评估患者有导管消融的手术指征,在仔细缜密研判病历资料并充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决定采用射频消融术根治房颤。
手术当天,在上级医院专家团队指导下,医、技、护人员紧密协作,局麻后经右侧股静脉入路将电极导管送入心脏内部,找出病灶的位置后,释放射频能量将病灶消除。术中电生理检查发现该患者房颤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专家们凭借精湛的专业技术,采用多种消融术式,耗时长达5小时,最终患者的心房颤动顺利转为窦性心律,心悸、胸闷等症状消失,恢复良好。
县人民医院心内科首次成功开展复杂房颤射频消融术,有力推动房颤中心向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多维度模式发展,进一步提升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诊疗能力,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带来福音。
健康知识宣教
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房颤患者的心电信号紊乱,导致心房无规律、快速颤动,心脏无法正常泵血,可能引发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疲乏、头晕,甚至晕厥等。
那些人群容易得房颤:
老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等人群。
房颤有哪些表现
1.典型表现:心慌、心悸(心跳快且乱)、胸闷、气短。
2.隐匿表现: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仅体检时发现。
3.严重警示:头晕、眼前发黑、晕厥(可能合并血栓或脑缺血)等。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1.中风风险激增:房颤患者血液易在心房淤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堵塞脑血管,导致中风,致残率、死亡率极高;
2.心力衰竭:长期房颤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引发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3.生活质量下降:心悸、乏力等症状会影响日常活动,增加焦虑情绪。
预防与治疗:
1.控制基础病:严格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健康生活: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适当运动,保持体重。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心电图。
2.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抗凝(需长期服药防止血栓形成,存在出血风险)、控制心律的药物(一般效果不佳,且长期服用副作用明显)。
(2)射频消融术:通过微创手术消除异常电信号,将房颤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综合治疗有效率可达80—90%。最适用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患者也适用,尤其是在合并严重心衰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欠佳的患者。
(3)左心耳封堵术:针对不愿意使用抗凝药物或不能耐受抗凝药物的患者,降低血栓风险,减少脑卒中风险。
给患者的建议:
1.经常数脉搏:如果脉搏出现时快时慢,有时漏搏等异常情况时,警惕可能发生房颤。
2.房颤筛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管有没有病,都应该定期做房颤筛查。目前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病区设有免费房颤筛查仪,可随时来筛查,也可做动态心电图等进行筛查。
3.症状出现时,立即就医,切勿拖延。
4.调整生活方式,适度和适量的运动,避免进行长距离、高强度的运动。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