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风采】陈学志:牢记党性,甘于奉献
在谷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年轻医生,他牢记党的宗旨,从不计较得失,甘于吃苦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急诊科主治医师陈学志,默默无闻“救”前线。
“我是党员,我顶上!”
2020年年初突发新冠疫情,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科成为抗疫第一线,县人民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广大医务人员逆行而上,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奋力抗疫。陈学志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积极应对繁重的疫情防控和诊治工作。当得知发热门诊医生不足、告急时,陈学志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发热门诊值班排班。工作中,陈学志日夜坚守,认真筛查每位发热患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症状。他和同事们一样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经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汗水浸湿了衣衫,护目镜上也布满了水汽,但从未表现出丝毫的退缩。
疫情解封初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陡然增加,医院各科室人满为患,急诊科接诊的病人数量是平常的三倍以上,防治压力瞬间传导至医院。
有一次“连轴转”值班后,陈学志刚准备吃晚饭,突然接到科室求援的紧急电话。电话反映,科室的医生们几乎都感染新冠病毒了,许多医护人员带病坚守岗位。当天夜班的医生高烧40度,身体极度虚弱,已无法继续工作,急需人员替班。
“我是党员,我顶上!”陈学志尽管已经十分疲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替班请求。陈学志简单扒拉几口饭便立刻赶回科室,积极救治患者,一直忙到深夜23时。
然而,长时间的劳累和紧张的工作,加上与病毒“短兵相接”,陈学志也出现了发热、头晕、乏力等症状,体温接近39度。陈学志意识到自己也感染了,但考虑到科室的实际情况,他毅然坚守岗位,在服用退烧和抗病毒药物后,继续接诊急诊患者,直至天亮。
看到众多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尽管工作异常艰辛,陈学志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此外,陈学志还多次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为急需用血的患者奉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拯救生命增添了一丝曙光。
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的慧眼
急诊科是诊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具有急、忙、杂、难的特性。急诊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情发展变化快,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急诊科医生必须有一双火眼金睛的慧眼,快速识别、判断,并救治患者。
前不久,陈学志接到谷城县急救中心的急救任务,出诊去偏远山区接诊一位病情危重的高空坠落伤患者。到达现场后,陈学志迅速与当地医务人员对接,将患者转入救护车上。此时,患者神志昏迷,血压55/32mmHg,血氧饱和度不到70%,生命垂危。结合患者家属提供的病史,陈学志判断患者因胸腹部严重复合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和呼吸衰竭,情况十分危急。陈学志连忙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就地对患者实施开放气道行高流量吸氧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等抢救处理。经过10分钟的紧张抢救,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逐渐回升,病情有所稳定。
然而,在返回医院的途中,患者的状况突然恶化,心率直线下降,血压明显降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陈学志判断患者可能即将发生心脏骤停。在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的同时,陈学志迅速采取补液升压措施,加大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请示科主任联系相关科室开通绿色通道入院组织抢救,并将患者病情上传至创伤中心进行MDT指导诊疗。经过一个多月的多科协作治疗,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赢得了患者家属的高度认可。
“我们经常会接诊一些急性胸痛、急性卒中、严重创伤等情况的患者,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对我们而言一点也不为过!”陈学志说,从事急诊工作,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一双慧眼快速判断病情变化,熟练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和应急处置能力,以尽可能快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面对病情复杂、情况危急的患者,急诊科医生要迅速准确地做出诊断,并给予救治,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陈学志入职以来,积极参加医院安排的各种业务学习,包括院内及外出学习,先后两次到襄阳市急救中心学习各种院前急救技术;服从医院安排,轮转到各个内科、外科及重症医学科,显著提升业务水平。短短数年,陈学志已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使用技术、电除颤术、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创伤患者搬运与包扎止血术,以及休克、中毒患者的抢救等各种急诊急救技术。正是在县人民医院急诊大家庭中不断淬炼,才不断提升陈学志的基本功。
情洒山谷地头
院前急救情况紧急、路况未知、患者生死未卜,一切情况皆有可能发生。
“有一线希望,尽百分百努力!”陈学志多次在复杂环境中执行救援任务,即使是道路崎岖、环境险恶,他仍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这是一段崎岖险峻的山路,成为了生死攸关的救援战场。近日,一位老人驾驶电动车不慎失控,车上两人从10米多高陡峭的山崖坠落,被困谷底。接到紧急呼救后,陈学志所在的急救小组立即携带氧气瓶、急救包等装备火速出发。
面对无路的陡坡与茂密丛林,陈学志和同事们在村民的带领下,手脚并用,在湿滑的泥土和松动的石块间攀爬,只为争抢救援的黄金时间。到达现场后,陈学志发现两名伤者伤势严重:驾驶电动车的老人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头部外伤伤口长达7—8厘米,双上肢可能骨折,腰部活动受限;另一名伤者腰部受伤,活动受限。急救团队立即在谷底茂林中开辟出临时救治区,为重伤老人紧急包扎头部并监测生命体征。完成紧急包扎处理后,陈学志等与村民配合,将伤员小心翼翼地抬往急救车。每一次挪动担架,大家都需要全神贯注、密切关注伤情,全然不顾手臂被岩石和树枝划出道道血痕。最终,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两名伤者被平稳转移至救护车,一路鸣笛疾驰送往医院。经紧急抢救,目前两名伤者生命体征稳定。
类似这样的经历,陈学志举不胜举,他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院团委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