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用心呵护“折翼的天使”

每一个早产儿都像“折翼的天使”,提前来到人世间,却因为脏器功能发育不全而面临着生命危险。多年来,谷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累计救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达数百名,为众多患儿家庭带来了幸福。

敢为人先:提升基层儿科救治能力
2010年11月,一个出生时全身青紫透亮、脑袋只有鹅蛋大、手臂只有成人拇指粗、体重仅920克的“袖珍婴儿”在谷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康复出院了。如今,小孩已经健康长大。这在当时堪称谷城医学史上的奇迹,而这种奇迹,也被新生儿科一次次打破:2025年又成功救治63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据文献报道,医学上1000克以下的早产儿,在国外的救治存活率不到50%,国内更低。
15年前,谷城县人民医院在儿科基础上,组建新生儿科病区,一次性购置20多个婴儿培育箱等新生儿专用设备,填补了当地空白。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该院新生儿科经过全科人员的不懈努力,逐渐发展为设备设施齐全、人才技术力量雄厚、社会信誉度高、远近知名的品牌科室。2023年,新生儿科被评为湖北省三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
谈到专科的快速发展,不得不说儿科主任、儿科学科带头人龚宝先主任医师。为了患儿的健康,为了患儿看好病,他千方百计发展专科,提升服务能力及技术力量。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龚宝先不仅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还严格要求科室的同事。他总是设身处地为患儿及家属着想,用心用情服务好每个患儿。
逢年过节,也是新生儿科最忙碌的时候,高峰时,NICU同时抢救26个急危重症患儿。每到这时,龚宝先主动放弃休假,和同事们坚守一线;始终坚持早晚查房,看望患儿,及时了解病情、精准地把控治疗方案,让许多危重患儿重获新生。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年来,在龚宝先的带领下,新生儿科没有一例差错事故或医疗纠纷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的除夕夜收治了6位患儿,其中一位患儿是被产妇生在了来院的路上。患儿出生后发生心跳呼吸停滞、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命悬一线。接到急诊通知后,龚宝先立即赶到科室组织抢救,气管插管、呼吸机、心肺复苏、保暖、止血、抗炎……在经过两天两夜的救治后,患儿脱离了生命危险。类似这种事例在儿科不胜枚举,龚宝先用精湛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医德,挽救了无数个患儿的生命。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要想把专科做大做强,团队的力量必不可少。为提高在岗人员技术水平,龚宝先率先组织科内培训指导,把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们。鼓励科室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新生儿科救治能力。据统计,先后有20余批次医护人员接受规范化培训教育,专科团队救治水平显著提升。
目前,该院儿科已设置新生儿普通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和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其中NICU有早产儿病房、足月儿病房、感染隔离病房等,配套设施完备、先进。科室能独立开展超/极低体重儿救治、常/高频呼吸机治疗、亚低温治疗、PICC术、UVC术、袋鼠式护理、口腔运动干预、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的基因诊断等多项技术。2020年,该院儿科凭借过硬的专业水平和优质的服务能力被湖北省儿科联盟授予“优秀基层儿科”。
延伸服务:呵护新生 让爱延续
出院不是终点,而是新生儿全周期健康管理的起点。谷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开设“早产儿家庭课堂”,对所有出院的宝宝家长培训窒息急救、异常体征识别等实用技能,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护航宝宝成长,深受家长欢迎。
近日,王女士(化名)一家喜迎新生命。但宝宝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该院新生儿科住院6天后,宝宝康复出院。
宝宝回家后,作为新手爸妈的王女士一家感到“带娃”无从下手。于是,王女士通过微信群咨询,了解到新生儿科开展了护理延伸服务。

接到王女士的请求后,新生儿科护士长刘玉敏第一时间与王女士取得联系,详细了解经过。随后,专科护士们来到王女士家中,解决了她们的“带娃”难题,宝宝在妈妈的怀中满足地睡着了。
新生儿延续服务是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医护人员走出医院,深入社区,走进千家万户,实地查看宝宝的居家环境,指导居住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查看宝宝居家护理和喂养情况,及时纠正“带娃”误区,减轻新手父母带娃的焦虑与紧张。
截至目前,该院新生儿科不仅开展出院前呛奶窒息急救培训、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早产儿科学喂养指导等,还将新生儿延续服务送到家,通过“线上联系、线下服务”的模式,开展经皮胆红素测定、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居家脐部护理、皮肤护理、臀部护理指导、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排气操以及新生儿护理个性化健康指导等延伸服务项目,将医院工作融入社区和家庭,让宝宝在家中就能便捷地享受到全面的、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德医天下,爱童之家”,谷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团队已将服务文化深深植根于心中,谨记“四心”(用心倾听、细心诊断、耐心解释、精心治疗),让许许多多的患儿收获的不仅仅是身心健康,更多的是快乐成长。
(何继海 王 丹)






鄂公网安备 42062502000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