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注意了!
近日,一名28岁的小伙子因痛风接受治疗时发现,小伙子的尿酸高达800μmol/L多(远远高于血尿酸正常值),膝关节屈伸活动严重受限。
随后的关节镜微创手术中,竟然看到“挤牙膏”的情景——尿酸结晶因为浓度过高,从血液中析出,沉积在关节滑膜等软组织里,术中一挤压竟会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
据称小伙子偏好的饮食是牛肉、猪肉、鸡肉,虽然少吃海鲜,喝酒喝碳酸饮料较少,但较少运动,所以他的尿酸高主要与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即内源性的尿酸生成多,转化、排泄少,导致大量尿酸结晶沉积。
尿酸怎么就高了?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变,高尿酸在普通人群中愈发普遍,已经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
人体内的尿酸大致有两个来源,其中大致有三分之二为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经酶催化合成,即内源性尿酸。而人体摄入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等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在酶的作用下,生成的就是外源性尿酸。这些尿酸中的三分之二由肾脏排泄,另外三分之一则通过肠道排出或被肠道细菌分解。所以,尿酸高无非就是“来的多,去的少”。
这里遗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有的人遗传基因决定他(她)天生尿酸“产”得多,即“过度生产型”;有的人天生排尿酸慢,即“排泄障碍型”,还有的人则是两者兼备。也就是所谓的“高尿酸体质”,前面案例中的小伙子便属此类。
哪些因素会导致高尿酸?
虽然说遗传因素对尿酸的影响较大,但别忘了还有外源性尿酸的存在。即便是所谓“高尿酸体质”也不见得尿酸就很高甚至得痛风。后天的影响因素同样重要。
根据2020年7月发布的《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实践指南》,其内在遗传与外在环境因素两者所占比例约为55%:45%,尤其痛风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
哪些外在因素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呢?
1.肥胖
医学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25 kg/m²,无酒精摄入、坚持DASH饮食、不使用利尿剂是降低痛风风险的因素。
这四个风险因素中,肥胖是痛风的强烈易发危险因素。BMI≥30 kg/m2人群发生痛风的概率是BMI<23 kg/m²人群的两倍以上(HR2.65,95% CI 2.18%-3.22%)。在肥胖(BMI≥30 kg/m2)男性中,即使这些人坚持DASH饮食、不喝酒且不使用利尿剂,痛风风险也没有降低。
2.果糖
生活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能让尿酸升高的东西恐怕就是果汁了。而罪魁祸首就是果汁包括含糖饮料中的果糖了。
果糖不仅在体内的分解过程中会直接产生尿酸,而且果糖会导致肾尿酸排泄降低。双重影响之下,果糖堪称是高尿酸乃至痛风的“隐形杀手”。另外果糖摄入过多还可能造成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糖尿病。
3.饮酒
乙醇的摄入不仅会导致尿酸升高,还会刺激人体合成乳酸。乳酸会抑制肾小管尿酸排泄,特别是啤酒。且饮酒时常伴随着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更增加了痛风的发生风险。
4.食物
吃这方面自然是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比如动物内脏和海鲜等。当然不吃也是不行的,因为当身体摄入能力不足时,只能通过燃烧脂肪来获取能量。脂肪代谢产生的大量酮体容易抑制尿酸排泄,诱发痛风。
有研究表明钾元素和维生素C可降低痛风发作风险,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吃一些含果糖较少的水果,如樱桃、草莓等。
如何预防高尿酸?
1.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稀释血液,降低尿酸含量,促进尿酸代谢。大量饮水还能减少尿路结石的发生概率。
痛风患者饮水建议如下:
(1)每天饮水总量为2~3 L,尽量保证每日尿量约为2 L,尿酸碱度(pH值)在6.3~6.8,有利于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形成。
(2)分次饮水,建议早、午、晚3次/font>次饮水量达500 ml左右。
(3)饮用水尽量选择弱碱性小分子水。有研究表明,饮用弱碱性小分子水可促进尿酸排泄。
(4)研究提示,饮用柠檬水(如1~2个鲜柠檬切片加入2~3 L的水中)有助于降尿酸。
毕竟,白开水才是真爱!
2.管住嘴
饮食应当均衡,限制每日总热量摄入,以低嘌呤饮食为主,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及肉类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鼓励进食新鲜蔬菜、低脂或脱脂奶、鸡蛋等食物,适量摄入豆类及豆制品。一些蔬菜含嘌呤较高,包括莴笋、菠菜、蘑菇、菜花等,目前认为与HUA及痛风发作无明显相关性。此外,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一餐内进食大量肉类。海产品、肉类及高嘌呤植物性食物建议煮后弃汤以减少食物中嘌呤含量。
3.迈开腿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能有效消除脂肪,控制体重。而且规律运动能降低痛风发作次数,但并不是强度越大越好,应坚持适量运动,且痛风急性发作期应该减少活动,必要时需制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后需要及时补水,以免尿酸浓度被动浓缩。此外,指望运动发汗排尿酸也是不靠谱的。
还有要注意的是: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会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高尿酸/痛风患者建议做以下几项检查:
血尿酸检测
血尿酸的测定对于痛风的诊断、评估以及降尿酸治疗效果的评价非常重要。正常饮食状态下,不同时间2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umol/L(7mg/dl),女性>360umol/L(6mg/dl),就可以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痛风患者在尿酸测定时均有异常。我们经常见到在急性痛风发作时,患者的血尿酸并不高。而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也可以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诊断为痛风。
肌酐检查
肌酐反映了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肌酐指标高是痛风性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尿酸盐检查
通过对痛风石或关节腔穿刺抽液偏振光检查下是否有表现为负性双折光的针状或杆状的单钠尿酸盐结晶体,尿酸盐晶体在急性发作期可见于关节滑液中白细胞内、外;也可见于在痛风石的抽取物中,在发作间歇期,也可见于受累关节的滑液中。
尿液pH值检测
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会根据尿液pH值的不同而变化。尿液的pH值越高,溶解度越高。也就是说,尿液越倾向于碱性,则尿酸溶解度越高,对于尿酸随尿液排出体外是非常有利的。
基因检测
多项痛风诊疗指南均建议,痛风患者服用别嘌醇前有条件的风险人群可检测HLAnt基因,阳性者慎用别嘌醇。
CT检查
高尿酸血症会引起尿酸盐晶体形成并在关节腔及软组织中沉积,晶体沉积可在患者滑膜、软骨和软组织内形成痛风石。在现有的尿酸结晶和痛风石的检查手段中,超声是常用方法之一,但超声检查所受影响因素较多。近年来推荐双能CT作为尿酸结晶和痛风石的常用检查手段。
内分泌科介绍
谷城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是湖北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专科门诊位于门诊二楼东侧,病区位于内科楼3楼,开放病床35张,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科室现有医护专业人员20余人,医师5人,护士13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医学硕士3人。科室拥有胰岛素泵、红外光治疗仪、多参数监护仪、糖化血红蛋白仪、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眼底血管造影仪、便携式血糖仪等先进的诊疗设备。该科能开展内分泌科及风湿免疫专业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包括各种糖尿病、腺垂体功能减退、垂体瘤、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痛风、Graves病、高脂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病、多发性肌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病、雷诺病、骨关节炎、白塞病等,是谷城内分泌及风湿免疫专业疑难危重病救治中心。科室下设糖尿病学组和甲状腺疾病学组,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生长发育异常、代谢性疾病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又开展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筛查、中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胰岛素类似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中药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中的应用、皮下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等业务项目,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并多次获医院科技进步奖。联系电话:7256163
专家介绍
张志云
坐诊时间:星期二、星期五
谷城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先后担任襄阳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襄阳市糖尿病协会委员。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主要诊治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病,主持开展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早期筛查、胰岛素类似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中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中药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中的应用”等新技术、新业务,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亢、甲减和风湿病类疾病的诊治。
内分泌科门诊地址:谷城县人民医院门诊二楼东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