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产检必做的“艾梅乙”筛查,到底查的是什么?
对初次怀孕的准妈妈来说,产检项目单上的“艾梅乙筛查”常常让人困惑:这三个字母代表什么?为什么每个孕妇都要查?其实,这是孕期守护母婴安全的“基础防线”,早了解、早配合,才能给宝宝更稳妥的保护。
“艾梅乙”并非单一疾病,而是艾滋病(HIV感染)、梅毒、乙型肝炎(乙肝) 三种疾病的统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危害宝宝——孕期病原体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分娩时宝宝接触妈妈的血液或体液,甚至产后母乳喂养,都可能让宝宝感染。更需要警惕的是,这三种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很多妈妈直到筛查才发现感染,若错过干预时机,可能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或让宝宝出生就携带病毒,留下终身健康隐患。
但准妈妈们无需恐慌,筛查的核心意义正是“早发现、早阻断”。现代医学针对这三种疾病已有成熟的干预方案:比如乙肝妈妈的宝宝出生后及时打“免疫球蛋白+疫苗”,阻断成功率超95%;梅毒通过青霉素治疗就能彻底切断传播;艾滋病通过规范用药,母婴传播率可降至1%以下。
简单来说,“艾梅乙”筛查不是“找问题”,而是“防风险”。建议在孕早期(6-12周) 首次产检时就完成筛查,若结果异常,医生会立即制定个性化方案;若孕早期未查,孕中晚期也需补做。别因“觉得自己健康”就跳过这项检查,对宝宝而言,这张筛查报告,就是TA来到世界前的“第一张健康保障卡”。
(妇产科 秦婧)